title: 基于Obsidian的双链笔记文件夹搭建方案
tags: [Obsidian, 结构, 转存]
date: 2022-12-06 21:38:04
date modified: 2024-01-27 21:37:10基于Obsidian的双链笔记文件夹搭建方案
2021年下半年关注到 Obsidian,到目前用了近一年时间,了解学习了卢曼卡片盒、《卡片笔记写作法》、PARA笔记法,最近关注到 Nick Milo 的 Access 方法,对自己的 Obsidian 文件夹做了第三次迭代,下面分享下方案设计来源、原则和具体的文件夹设置。
定位:收集箱,存放临时性的文档,包括:未完成的文档、待归档的文档、外部导入文档等
原则:定期整理,进入 Inbox 超过一定期限的文档直接删除
文件夹结构
根目录:不需要区分来源的文档,直接丢进去
SimpRead:使用 简悦导入的文档
公众号:专门收集公众号文章
其他自定义的内容渠道
定位:收集来源于外部的信息、观点、知识点、兴趣点,转化为原子化的卡片;
原则:围绕单一关键词,内容精简易读;
文件夹结构
根目录:未能归类的“知识点”类型的卡片,比如:边际效益递减、邓宁—克鲁格效应;
People:人物卡片,类似豆瓣的人物介绍页面,包括:生卒年、职业、成就、作品等;
Time:时间卡片,统计该时间点发生的事件;
Place:地点卡片;
Movie:电影卡片,记录电影的元数据(导演、编剧、演员、上映时间等)、截图、金句等,但不包括影评、观后感;
Reeding:书籍卡片,记录数据的元数据(作者、译者、出版社等)、原文摘录等,但不包括读后感;
定位:完全原创的内容,短则一句话一条灵感,长则一篇专题文章,相当于 卡片盒笔记法 里面的文献笔记+常青笔记;
原则:不要有孤立的文件,要链接到 Card、Resource的文档;
文件夹结构
Idea:想法、创意、灵感;
MovieReview:电影观后感,链接到对应电影的 电影卡片
BookReview:书籍读后感,链接到对应书籍的 书籍卡片
Permanent:常青笔记或永久笔记,会不定期迭代的内容
Publish:发表到知乎、公众号、社区等渠道的文章(也可以用 MOC或Log 管理)
定位:专精的领域,安身立命的技能点;
原则:兴趣点可以很多,但不能被 乱花迷眼,KeyArea 才是 PKM的核心,刻意练习是一切进步的阶梯;
文件夹结构
根据领域的特点自定义文件夹结构,卡片文档、长篇文档都可以;
定位:用于管理生活、工作、学习、特定项目等领域的内容,需要专项管理的部分,非必须;
原则:Obsidian 的富文本能力比较弱,不适合管理图片、表格、音视频多的内容;
文件夹结构
Family:家人
Cost:花销
Travel:旅行
定位:辅助性的内容,用来拓展 MarkDown 的富文本能力;
原则:给每一个附件重命名,保证附件可识别、可引用;
文件夹结构
Attachements:附件
Templaters:模板
定位:收录来源于外部资料,用于引用、学习、备份的内容;
原则:尽量不修改原文内容,阅读产生的批注、想法制作文献笔记,添加源文档的引用;
文件夹结构
Books:电子书
Articles:收集的文章
Office:Word、Excel、PPT
Report:数据报告
Research Papers:研究论文
每个人的需求各有不同,此文件夹体系如能起到灵犀一点的效果,能够帮助你优化、迭代自己的知识管理系统,就达成目的了。
如有疑问,请留言;如有帮助,请点赞收藏。
拱手
---
参考文档
1. @Nick Milo 的 Access 方法
2. PARA笔记法
3. 卡片笔记写作法
4. @少楠 的 积累知识的复利